接續上一篇文章,重點還是在於長期的發展性如何,例如碳權交易所在八月七日正式掛牌上路,那麼與碳權相關的個股就會是持續可關注的對象,就算一時下跌,長期來說還是可以持續看好。因為這對企業來說,就是一筆長期需要支出的成本,就像個人要繳交瓦斯費或水電費那樣。
既然知道不可避免,那就得安排預算來應付這一筆開銷,這就是看得到的商機。像是電動車的普及率方面,在台灣雖然還沒有十分普及,但卻可以觀察國際電動車的銷量持續增加,知道這一個大趨勢就是如此。因此,就算車用相關類股未能像AI類股股價那樣大幅增長,但卻可以預測會是持續增長的狀態。
想要買在相對低點,就得要自己去做出判斷才行。因為等到專家介紹時,都已經是落後許多,就算願意編列預算去購買專家的付費資訊,那也只是沒落後那麼多而已。要採用逢低攤平法就得要忍受持續下跌的那種痛苦,而且還不知道會持續多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