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續上一篇文章,既然想要去確認市場的接受程度,就要盡可能的嘗試。就算一開始不知道什麼樣的商品能被接受也願意。設計一本雜誌?還是開個人攝影展?還是試著以聲音直播的方式唸一下自己的文章?
每條路前或許都有強者走在前面了,別跟他們比較,要跟自己比。自己有沒有完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呢?自己是不是因此更成長了一些?
像是一些大學固有的冷門科系被關閉,但同時新的科系也被設立出來。大家沒做過的事,不代表不可行,只是還沒找到適合的方法罷了。
月光覺得,作者丟出的書單,月光有八成以上都看過了,不像第一本書這樣措手不及,不知道她在說什麼。這代表著兩件事:
第一,月光已看過不少作者所推薦的書,由高命中率可得知,選書方向是正確的。不會等到看過本書後再來補強,資訊就會落後許多。
第二,就算月光看過這些書,也不表示就可以寫出這樣的文章來。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思維都是不相同的,看完書所得出的結論也不會相同。這也是差異化所在,就算是單書的讀後心得,也不會看起來都一樣。
因此,看完這本書還是十分有價值的,就算闔上書本後看起來什麼也沒有改變,但月光認為即使是只有百分之一這種微不足道的改變都算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