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續上一篇文章,雖說是過度憂心而產生的,但自己也可以為這個角色賦予新的任務,那就是當作一個旁觀者,來提點自己可能沒注意到的點,或是可能會犯的錯,只是該角色所說的話比較直接,這是小小的缺點。
換言之,就像參與沙盤推演的其中一員,提出一些批評指教,在下決定之前的一種自我模擬,例如:
這篇文章是要寫給哪一個客群看的?這樣寫,力道會不會太弱?
如果文章從這個角度切入,那會很難寫下去,笨蛋才會這樣寫吧?
因為這個角色會持續的存在,而且會一直發表言論,也無法阻止。既然如此,那就拿來好好利用,所有悲觀和負面與無力感的思維,也都是自己的一部分:
什麼?要爭誰對誰比較好?這是可以量化嗎?
都不要爭不就得了?
怎麼可能都不要爭?是要當聖人嗎?
其實腦中很常就這樣爭論起來,但這也正好可以作為文章的題材,要吵就看可以吵出什麼結果來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