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續上一篇文章,自以為自己比較能承受風險的結果,反而是吃力不討好,反而不如原來推薦的那檔比較安全的個股,可以穩穩的賺。這樣的情況發生了,也不要感到太意外,而抱怨說:為何特別做功課了,投資報酬率還比不上那些聽從自己建議的人?反而要轉念來想:自己的投資建議可以幫上忙,真是太好了。
對於賣出的時機,首要思考的是,持有就是在還持續看好時就持有,否則就該賣掉。這是一種思考角度:如果已經不看好了,為何不賣掉呢?難道等著忽然暴漲賺更多再賣掉嗎?那種莫名上漲的可能性應該不高。相對於買入就是考慮那種已跌一陣子,或者是冷門股,賣出的思考方向可以再靈活多變一些。
而對於降低風險思考的方向是,如果想要低風險,那就買進指數型或是高股息。月光並不是說這樣賺得不夠多。高報酬意味著高風險,如果發現自己無法承受,那退回到定期定額購買指數型,也沒什麼不對。就像分散與集中持股各有說法與支持者,而比較折衷的作法是,持有五到十檔的投資標的,以確認自己手中持股的強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